以案说险:警惕“跑分”平台陷阱

 

一、案例简介

2019年6月,某大专院校在校生被同学拉入一个QQ群,同学声称只需要提供支付宝、微信收款码,即可在群里赚取佣金。出于对同学的信任,该生按照群主发布的群规上传了收款码及用作担保的身份证、学生证。很快,群主提醒他有钱进账。之后几天,该生账户不断有金额不等的钱款入账,他按照群主的指示把这些钱拆分成若干笔,转汇入不同的指定账户。数天后,该生账户流水已达数十万元。该生觉察到可能已涉嫌犯罪,立即向警方反映了相关情况。

警方初步推断拉该生入群的同学可能是“跑分平台”底层的“码农”。所谓“跑分平台”,就是为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团伙转账洗钱,而这样提供支付账户收款码协助平台洗钱的“码农”,已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二、风险启示

近年来,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上升迅猛,在所有网络犯罪中,网络诈骗、网络赌博(包括开设赌场罪和赌博罪)高位运行,成为当前主要网络犯罪。网络犯罪非接触性降低犯罪悖德感和罪恶感、超长的黑灰产业链细化犯罪分工,降低犯罪专业门槛,加之超高的收益,致使大量法律意识薄弱、社会经验不足的人步入犯罪“陷阱”。网络犯罪主体开始向低龄、低学历、低收入“三低”人群发展,一些在校学生、社会务工人员都深陷其中。 

2021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具有支付结算功能的互联网账号密码、网络支付接口、网上银行数字证书的;可以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帮助”行为。

三、温馨提示

1、当前,获取个人信息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前置手段,请提高警惕,不轻易向外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不能出售、出租自己和家人的手机卡、银行卡、支付码,以及相关账户信息资料等,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遇到高价收购个人银行卡、手机卡号的信息,要勿听勿信,因为这些行为往往涉及黑灰产业洗钱活动。个人如果出售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并被用于非法活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子女、父母要加强对老年人、在校学生的提示、引导,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加强相关案事例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提高防范意识。发现信息泄露、资金冻结等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情况;一旦发现可能被骗,及时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