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关于防范“帮信罪”的风险提示

“帮信罪”是电信网络犯罪的重要帮凶,近年来已成为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靠前的犯罪类型。金融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切勿落入“帮信罪”的犯罪深渊。

一、什么是“帮信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

2021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明确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具有支付结算功能的互联网账号密码、网络支付接口、网上银行数字证书的可以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帮助行为。

二、警惕“帮信罪”发展趋势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办案数据显示,“帮信罪”犯罪主体开始向低龄、低学历、低收入三低人群发展,一些在校学生、社会务工人员都深陷其中,社会危害巨大 

1、蛊惑在校学生出售“两卡”

部分在校学生受老乡、校园周边不法分子蛊惑,出售个人银行卡、手机卡(即“两卡”),或在校园里招揽同学收购“两卡”,沦为上游犯罪转移支付、套现、取现的工具。

2、虚假、违法招聘

部分在校学生落入虚假、违法招聘陷阱,在实习、兼职过程中受骗参与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如从事诈骗引流工作等。

2021年,时任大学生王某、宋某、马某等人,明知他人收购手机卡用于犯罪活动,为了非法获利,向他人出售、收购手机卡,造成严重后果,被判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风险提示

1、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不能出售、出租自己和家人的手机卡、银行卡、支付码,以及相关账户信息资料等,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2、对宣称高额报酬的网络招聘要提高警惕,注意辨别用工单位资质,发现存在疑点的应及时与家人、朋友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沟通。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实习单位的审核,加强在校学生风险提示、引导帮助在校学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4、发现信息泄露、资金冻结等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