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诈骗防不胜防

“喂,爸,我这要交房租了,钱在理财拿不出来,您先转我5万块钱!”市民王先生接到一个微信视频通话,对方的声音和面容都像是他异地工作的女儿。王先生没有怀疑,立刻通过微信转账5万元。几天后,王先生与女儿电话联系时,女儿却否认了借钱的事。王先生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直到报警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AI诈骗。

AI诈骗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的诈骗行为。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诈骗手段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令人防不胜防。

一、AI诈骗的常见手法

1.AI语音合成诈骗。骗子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模仿亲友、同事或领导的声音,通过电话或语音消息骗取信任,诱导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

2.AI换脸诈骗。骗子通过AI换脸技术伪造视频通话,冒充熟人、名人或权威人士,诱导受害者转账或泄露信息。

3.AI钓鱼邮件和短信。骗子利用AI生成高度逼真的钓鱼邮件或短信,模仿银行、政府机构或知名企业,诱导受害者点击恶意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

4.AI聊天机器人诈骗。骗子利用AI聊天机器人模仿真人,通过社交平台或聊天软件与受害者互动,建立信任后实施诈骗。

5.AI伪造文件。骗子利用AI生成虚假合同、发票、银行对账单等文件,诱骗受害者相信其合法性,进而实施诈骗。

6.AI数据分析诈骗。骗子利用AI分析受害者的社交网络、消费习惯等数据,精准设计诈骗剧本,提高诈骗成功率。

7.AI虚假投资建议。骗子利用AI生成虚假的投资分析报告或推荐信息,诱导受害者投资虚假项目或平台。

二、防范措施

1.核实身份。对于电话、视频或消息中的“熟人”,务必通过其他渠道(如直接见面或拨打已知号码)核实身份,确保对方真实可靠。

2.警惕异常请求。如果对方要求转账、提供敏感信息或点击链接,务必保持警惕,尤其是涉及金钱或个人隐私时。任何异常请求都可能是诈骗的信号。

3.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在社交平台或公共场合泄露过多个人信息,防止被骗子利用AI技术进行精准诈骗。

4.检查文件真实性。对于收到的合同、发票等文件,仔细检查其真实性,必要时联系相关机构核实,避免因轻信而遭受损失。

5.使用安全软件。安装防病毒软件和反钓鱼工具,及时更新系统,防止恶意软件入侵,保护设备安全。

6.警惕高收益诱惑。对于声称“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建议,保持理性,避免轻信。任何投资都应谨慎对待,尤其是涉及大额资金时。

7.教育自己和家人。了解AI诈骗的常见手段,向家人和朋友普及防范知识,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提高全家人的防范意识,共同抵御诈骗风险。

 

福建海峡银行温州分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