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保诈骗案例为镜,筑牢老年人防骗防线

    【案例概述】

王大妈是一位退休职工,生活规律且关注医保政策。某日,她接到一通自称本市医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语气严肃,声称她的医保卡涉嫌违规套现,账户已被冻结,若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医保报销并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突如其来的消息让王大妈心生慌张。对方随即要求她提供身份证号、医保卡号及密码,以便进行紧急核查,并承诺配合即可解决问题。尽管王大妈心存疑虑,但在对方催促下,险些泄露信息。所幸,她及时想起社区宣传的防诈骗知识,借故挂断电话。随后,她拨打当地医保局官方服务热线核实,确认该电话为诈骗行为。

【案例分析

1.利用心理弱点:诈骗分子精准抓住老年人对医保政策的重视和对法律责任的畏惧心理,通过制造紧张氛围,如声称医保卡违规、账户冻结及法律责任等,使王大妈陷入恐慌,降低其防范意识,从而更容易受骗。

2.伪装官方身份:不法分子假冒医保局工作人员,利用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提升诈骗的可信度。他们以官方口吻和严肃态度与受害者沟通,致使受害者难以即时辨别真伪。                                                 

3.信息获取企图:诈骗分子索要身份证号、医保卡号及密码,是实施诈骗的关键步骤。一旦获取这些信息,他们将用于盗刷医保卡资金或进行其他非法活动,如贩卖个人信息、贷款诈骗等。

【风险提示】

1.强化防范意识:应牢记,医保局等政府部门不会通过电话索要个人敏感信息,如密码等。遇到此类情况,要保持冷静,不受对方言辞迷惑,第一时间质疑其真实性。

2.核实信息渠道:接到可疑电话时,切勿轻信,应立即挂断,并通过拨打当地医保局官方服务热线或前往医保局办公地点等官方途径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3.护个人信息:日常生活中,要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医保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同时,定期检查医保卡消费记录,及时发现异常。

4.积极参与反诈行动:若遭遇此类诈骗,应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提供诈骗电话号码等相关信息,协助警方打击犯罪。此外,应将防骗知识分享给亲朋好友,共同提升防骗意识,营造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

5.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官方反诈骗软件,利用其来电预警、手机号码身份核实等功能,实时了解各地诈骗动态及反诈知识,有助于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防骗能力。

 

总行零售金融部供稿